美文共分享 >> 每样食物都值得尊重

每样食物都值得尊重

发布时间:2014-01-06 15:47:11   |   来源:www.lvtin.com   |   点击:2323

      “舌尖上的浪费”正在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地政府也贯彻节约之风,年终宴请能免则免。网友们更是在网络上发起“光盘行动”,号召人们拒绝浪费。

  事实上,当我们探讨浪费食物时,是有公私之分的。于公,杜绝公款吃喝的浪费行为,是当下拒绝浪费之风的重心。然而于私,我们或许能从“浪费”二字,体察出国人的心态之变。

吃饭不在吃而在局

  都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人情世故都能融在这简单的吃喝二字里。说到浪费,中国人自古不乏“吃饭意不在吃而在局”的案例。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着杀机。宋太祖赵匡胤的饭局也不轻松,杯酒释了兵权。

  犹如“鸿门宴”一样的饭局,自然不是中国古代吃饭的常态。然而,当下国人吃饭,“意不在吃而在局”倒成了常态。吃饭已经不是简单的口腹之欲,它勾挂着利益争斗、社会关系、人际规则。为了办事儿,点多少菜、浪不浪费已不在考虑之列。

  央视《新闻联播》采访如今食客们的就餐习惯,酒店老板直言:“请客的排场得大,好谈生意,约会的菜要高档不掉面子,年夜饭就更得有鱼有肉越丰盛越好。”所谓吃饭事小,出局事大,不管最终是谈成了生意、谈上了恋爱,还是谈妥了价格,谁都不会在意浪费了多少菜、几瓶酒。

  所以,“中国式”饭局怎能不可惜了那一桌精致,浪费便成了常有之事。

被遗忘的饥饿记忆

  30年的市场经济,让中国人有了功利之气,吃饭已经远离最初果腹饱肚的意义。想想看,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里,他演的要不是个农民,决不只点小鸡炖蘑菇,准保一桌珍馐豪气冲天,可有得浪费。

  人们已逐渐摆脱了对于饥饿的记忆。工业化让食物生产变得快速、丰盛,人们不再生活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冯小刚的《1942》上映之时,曾有影评人指责有的年轻人在观影时不仅不悲痛还在嘻嘻哈哈没正经。想一想,1980年代后的年轻人,有多少是终日胃里饿到发酸?又何来对于饥饿的情感共鸣?

  现下,只要你付费,食物伸手可得,加之当代消费社会的诱惑之深,浪费行为确实不绝。近一段时间,有一款手机应用很受网友喜欢。它能帮你随机决定今晚去哪儿吃饭、吃什么。吃的选择太多,以至于“吃什么”成为了都市人的烦恼。商家不断推出更新的味觉刺激,广告里不断渲染着更好的饮食体验,人们什么都想尝试,而这种尝试也常常带来了不必要的浪费。

请尊重碗中的食物

  谈及个体浪费,也曾有人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解读:“我付钱点的菜,吃了多少、是否浪费是我的私事,与他人何干?”从逻辑上这么解释也行得通,然而,我们都知道人不是麻木的经济人,消费行为也应当具有伦理性。

  当你拿起筷子,面对碗中的食物,你会想到什么?当人们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每当提起筷子就能感知到食物背后的情感联系。如何春种秋收、犁土施肥,如何砍柴生活、翻炒蒸煮,每一样食物都带着辛劳与诚意。这种情感联系,带来了人们对于食物的尊重。

  如今,当我们看到一条鱼,不会想到凌晨冰湖上的捕鱼老者。当我们吞下一片藕,不会想起深夜湖塘中的挖藕人。当工业化生产带走了我们对食物的感恩,我们对浪费也就变得麻木。

  因此,人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食物的温暖与敬意。袁隆平曾经义愤填膺地讨伐浪费者:“浪费行为应该入罪。”他的愤怒能够被理解,毕竟他亲眼见证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海子曾说,“从明天起,让我们关心粮食与蔬菜。”每一样食物都值得尊重,不必要的铺张、攀比和浪费实在无益。

联系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opyright ©2002-2023  趣铺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26571号